银联、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三国杀”
2020/9/25 12:16:02 点击:2156
近期银联强硬出台了针对第三方支付的支付管理办法,甚至明确规定了整合线上和线下支付业务的时间表:“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机构(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要在2014年7月份之前将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渠道纳入银联的清算渠道,可谓是引发了市场的一阵猜疑。
作为国内唯一的银行卡清算组织,银联在占据线下收单和清算中介的垄断地位下,为何这次如此剑拔弩张?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考虑?
话说中国支付市场
在中国的支付系统中,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块,线上支付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快钱等,其中支付宝占据绝对的优势,比重在45~50%之间(这里指的线上互联网支付规模在2万亿左右,不包括大宗商品的交易规模,比如铜铁铝的网上交易,这些一般都是线下的移植,不是成熟的网上支付),财付通在20%左右,而银联的比重很小,大概不到10%;线下支付是传统的资金流通支付渠道,分为发卡行、收单行(收单机构)和清算机构,银行是发卡行,收单机构可以是银行、第三方支付和银联商务(银联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清算机构则只有银联一家。
可见,银联在线下支付渠道中坐收稳定的没有竞争的手续费分成收入。它同时既是清算机构,又可以利用自己的银联商务发POS机,成为收单机构,收取收单市场收益。
理论上来说,银联跨的产业链条不仅幅度大,涵盖了收单和清算的环节,而且收益很高,那为何对其他第三方支付的线下收单业务耿耿于怀以致围追堵截、执意整合呢?——本质上来说,线下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中,除去银联商务和银行的POS机,剩下的由其他第三方支付牌照铺设的收单POS机总的加起来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如通联支付、衫德、汇付天下等。银联为何如此急不可耐?
银联挑起战争之缘由:
1、线上支付发展迅速,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上获得了庞大的数据流和资金交易流,两者加起来大概有70%多的线上市场份额。而在线上,由于存在便捷的支付条件,无需绑定清算中介,银联也插不进去,大多是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进行直接对接,或者是快捷支付,信息流的效率很高。日后线上业务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的增长率一直在乎100%以上,银联难免郁闷。因此,在支付宝等机构低调开展线下业务,铺设POS机时,银联一定会对这种威胁进行强烈的发应。
2、央行最近颁布的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排除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进行直接对接的可能性,而是模糊地一笔带过,可以说是央行对银联垄断地位的一种担忧。当然,央行在收单业务中也明确提出对线上和线下的收单业务要进行统一监管,但是这是央行的职责,并没有把这项权利转移给银联。银联这时候出台新的办法,是急于想给自己正名:银联仍然是唯一合法的清算机构,所有收单业务都应通过银联结算。
3、银联一直对线上支付业务有诉求,去年线上支付规模已经达到7万亿的水平,占了线下支付规模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而目前银联在线上支付的比重又太小,缺乏足够的实力。因此,银联寄希望于这次自己出台的整合办法,强行把线上业务也整合到自己的清算体系中去。可谓是用心良苦!
“三国杀”的表现:
在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三者中,银联目前咄咄逼人,可谓是攻势。银联的实际垄断地位决定了它可以利用现有优势对第三方支付发难。
银行,作为发卡行和主要的收单机构之一,在业务上部分受制于银联,同样在线上业务中也受制于支付宝等第三方(交易数据流被对方隔断,话语权降低),因此在两者的博弈中,更多的是希望扮演着一个平衡者的角色。但是眼前来说,银行更加摆脱不了的是银联的压力。
对于第三方支付,其最大优势在于线上,虽然线下也有几家做得好的支付,但是总体上比重较小,对银联构不成威胁,况且第三方支付的线下业务基本都通过银联清算,不会冲击银联的地位。
各自战略态势与均衡策略:
所以,在银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三者的博弈中,银联掌握者战略主动,可以挟持银行来逼迫第三方支付,这在线下可行,但在线上来说就站不住脚了,银行在线上受制于第三方支付的压力更大。银联的角色是进攻,争取开拓线上市场。
银行,目前还维持不了中立的态度,线下业务有收益,但是银联的地位强势,线上又受制于第三方支付。银行的角色是站稳立场,保持相对优势,既不会完全跟随银联,也不会过度放任第三方支付。
作为第三方支付,貌似是最弱势的,线下业务发展步履维艰,线上业务也面临着银行间的博弈,需要微妙平衡。第三方支付目前最要紧的是守住自己的线上阵地,保持和银行之间的直通合作,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线下业务,以时间换取空间。
银联是老大,银行是老二,第三方支付是老三。老大要独大,老二不吭声但有意见,老三最不服,也最弱势。老三拉拢老二,老大半真半假地威胁老二保持阵线。这就是银联、银行和支付三者之间妙趣横生的——三国杀。三兄弟上面还坐着一个央行,类似于老爸,不管怎么说,收单业务这纸圣旨是老爸出的。三兄弟鹿死谁手还是和平交手,有待观察
作为国内唯一的银行卡清算组织,银联在占据线下收单和清算中介的垄断地位下,为何这次如此剑拔弩张?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考虑?
话说中国支付市场
在中国的支付系统中,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块,线上支付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快钱等,其中支付宝占据绝对的优势,比重在45~50%之间(这里指的线上互联网支付规模在2万亿左右,不包括大宗商品的交易规模,比如铜铁铝的网上交易,这些一般都是线下的移植,不是成熟的网上支付),财付通在20%左右,而银联的比重很小,大概不到10%;线下支付是传统的资金流通支付渠道,分为发卡行、收单行(收单机构)和清算机构,银行是发卡行,收单机构可以是银行、第三方支付和银联商务(银联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清算机构则只有银联一家。
可见,银联在线下支付渠道中坐收稳定的没有竞争的手续费分成收入。它同时既是清算机构,又可以利用自己的银联商务发POS机,成为收单机构,收取收单市场收益。
理论上来说,银联跨的产业链条不仅幅度大,涵盖了收单和清算的环节,而且收益很高,那为何对其他第三方支付的线下收单业务耿耿于怀以致围追堵截、执意整合呢?——本质上来说,线下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中,除去银联商务和银行的POS机,剩下的由其他第三方支付牌照铺设的收单POS机总的加起来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如通联支付、衫德、汇付天下等。银联为何如此急不可耐?
银联挑起战争之缘由:
1、线上支付发展迅速,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上获得了庞大的数据流和资金交易流,两者加起来大概有70%多的线上市场份额。而在线上,由于存在便捷的支付条件,无需绑定清算中介,银联也插不进去,大多是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进行直接对接,或者是快捷支付,信息流的效率很高。日后线上业务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的增长率一直在乎100%以上,银联难免郁闷。因此,在支付宝等机构低调开展线下业务,铺设POS机时,银联一定会对这种威胁进行强烈的发应。
2、央行最近颁布的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排除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进行直接对接的可能性,而是模糊地一笔带过,可以说是央行对银联垄断地位的一种担忧。当然,央行在收单业务中也明确提出对线上和线下的收单业务要进行统一监管,但是这是央行的职责,并没有把这项权利转移给银联。银联这时候出台新的办法,是急于想给自己正名:银联仍然是唯一合法的清算机构,所有收单业务都应通过银联结算。
3、银联一直对线上支付业务有诉求,去年线上支付规模已经达到7万亿的水平,占了线下支付规模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而目前银联在线上支付的比重又太小,缺乏足够的实力。因此,银联寄希望于这次自己出台的整合办法,强行把线上业务也整合到自己的清算体系中去。可谓是用心良苦!
“三国杀”的表现:
在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三者中,银联目前咄咄逼人,可谓是攻势。银联的实际垄断地位决定了它可以利用现有优势对第三方支付发难。
银行,作为发卡行和主要的收单机构之一,在业务上部分受制于银联,同样在线上业务中也受制于支付宝等第三方(交易数据流被对方隔断,话语权降低),因此在两者的博弈中,更多的是希望扮演着一个平衡者的角色。但是眼前来说,银行更加摆脱不了的是银联的压力。
对于第三方支付,其最大优势在于线上,虽然线下也有几家做得好的支付,但是总体上比重较小,对银联构不成威胁,况且第三方支付的线下业务基本都通过银联清算,不会冲击银联的地位。
各自战略态势与均衡策略:
所以,在银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三者的博弈中,银联掌握者战略主动,可以挟持银行来逼迫第三方支付,这在线下可行,但在线上来说就站不住脚了,银行在线上受制于第三方支付的压力更大。银联的角色是进攻,争取开拓线上市场。
银行,目前还维持不了中立的态度,线下业务有收益,但是银联的地位强势,线上又受制于第三方支付。银行的角色是站稳立场,保持相对优势,既不会完全跟随银联,也不会过度放任第三方支付。
作为第三方支付,貌似是最弱势的,线下业务发展步履维艰,线上业务也面临着银行间的博弈,需要微妙平衡。第三方支付目前最要紧的是守住自己的线上阵地,保持和银行之间的直通合作,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线下业务,以时间换取空间。
银联是老大,银行是老二,第三方支付是老三。老大要独大,老二不吭声但有意见,老三最不服,也最弱势。老三拉拢老二,老大半真半假地威胁老二保持阵线。这就是银联、银行和支付三者之间妙趣横生的——三国杀。三兄弟上面还坐着一个央行,类似于老爸,不管怎么说,收单业务这纸圣旨是老爸出的。三兄弟鹿死谁手还是和平交手,有待观察
- 上一篇:代理商移动POS机市场推广方法 2020/9/25
- 下一篇:POS收银系统应当如何选购? 2020/9/25